央视近日曝光了歼-10C成功击落歼-20隐形战机的演习消息,引发了美媒《军事观察》的广泛关注。该媒体认为,解放军通过常规战机反击隐形战机,凸显了中国空军作战体系的巨大优势。它指出,即使上千架较为“落后”的常规战机,依旧能够在未来有效应对美军的隐形战斗机威胁。
01. 歼-10C击落歼-20:震撼军演揭示战机作战新格局
根据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近日举行的一场军演中,歼-10C战机在空警-500预警机和歼-16D电子战机的支持下,成功击落了一架歼-20隐形战机。这一事件成为了中国空军史上首次有四代机在模拟对抗中“击败”五代机的记录。演习的意义深远,显示了隐形战机在面对高度系统化的作战力量时,已经不再具有绝对优势。现代空战的胜负,已经不仅仅取决于单一战机的性能,作战体系的整合性和协同能力才是决定空中局势的核心。
虽然歼-20凭借其先进的隐身设计,在通常情况下对歼-10C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能够在隐身状态下远距离击落对方,但在这次演习中,歼-10C并没有直接与歼-20对抗,而是依托于协同作战体系来打破隐身战机的优势。歼-10C的隐身性能较差,但在歼-16D的电子干扰和空警-500预警机的协同支持下,它能够有效打破歼-20的隐身优势,并在超视距的条件下发起精准打击。
展开剩余73%这场演习中,歼-10C通过空警-500提供的目标指引,成功锁定了歼-20的方位并发射导弹进行打击。在此过程中,歼-16D电子战机则通过强大的电子干扰能力,干扰了歼-20的雷达系统,进一步削弱了其隐身作战能力,从而使歼-10C能够取得突破性战果。
歼-20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雷达隐身设计,雷达反射截面(RCS)仅为0.001平方米,使得常规四代战机在接近几十公里时才能勉强探测到它的踪迹。然而,空警-500预警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优势。空警-500搭载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探测距离达到500公里,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距离可达100-200公里,大大超越了传统战机的探测能力。这使得歼-10C能够借助预警机提供的情报,在远距离内锁定歼-20。
尽管空警-500在作战中面临着被歼-20发现并反击的风险,尤其是它庞大的体积和较高的雷达反射截面使得歼-20更容易发现其踪迹,但歼-16D电战机的参与有效缓解了这一威胁。歼-16D的多波段电子干扰系统能够有效压制歼-20的雷达和通信系统,从而削弱歼-20的态势感知能力,使其无法准确判断空警-500的方位,并且难以进行有效的闪避操作。
02. 五大战区联动对抗歼-20:常规战机也能发挥大作用
随着解放军歼-20战机的全面列装,五大战区的常规战机近年来不断与歼-20进行空中较量。解放军常规战机在作战体系中的表现,向人们展示了它们在与五代机对抗中所拥有的独特优势。尽管这些常规战机在隐身性能上相较于歼-20存在差距,但在整体作战体系的支持下,它们同样能够通过协同作战来突破隐形战机的优势。
解放军目前装备的上千架非隐身战机,在面对歼-20等隐形战机的威胁时,体系化作战的能力成为其寻求生存与反击的关键。通过合理整合预警、电子战、战机等多个平台的优势,解放军能够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提升常规战机的战斗力,弥补其单机性能的不足。这一作战模式,实际上为数量庞大的非隐身战机创造了更多的作战机会,也使得它们在未来空中对抗中能够有效对抗隐形战机的威胁。
这表明,现代空战的胜负已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战机的性能,整合能力、协同作战、电子对抗和情报共享等因素已成为决定空战结果的关键。对于解放军来说,借助这一体系化作战模式,无论是歼-10C这种较为“落后的”战机,还是歼-20这样的先进隐身战机,都将在未来空中战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总体来说,现代战争的空中对抗已逐步走向信息化、系统化。无论是隐形战机还是常规战机,谁能更高效地整合资源,谁就能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占据主动权。而中国空军的这一体系作战模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