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建国的第二年,国家便迅速派遣了大量志愿军前往朝鲜,协助邻国作战。整整三年的时间里,总计有240万志愿军士兵奔赴朝鲜,最终帮助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尽管在这场战争中伤亡情况相当严峻,但相对于同敌手的美军等联合国军队来说,这一胜利的取得仍然是非常不易的。可以说,在作战能力和武器装备方面,1950年代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差距仍然相对明显。而在志愿军参与战斗的过程中,苏联的支持也起到了客观上的作用。那么当时苏联在抗美援朝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有哪些呢?
在与这场战争密切相关的国家中,苏联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却远超过了其损失。苏联希望能最大化其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因此对于亲苏的北方军队实现统一半岛的愿景非常重视。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对朝鲜与韩国之间的冲突采取了默许态度,并在某种程度上煽动了战争的爆发。然而,苏联并未预料到,当战争进行到第三个月时局势便发生了急剧的反转,美国迅速增加了兵力,朝鲜军队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为了挽回局面,只能请求中国大规模派兵支援。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我军最终决定向朝鲜增兵。
展开剩余66%在我军出兵之前,斯大林曾向中国保证将为志愿军提供苏式陆军武器,并派出苏联空军协助参与抗美援朝。显然,在当时武器装备落后的背景下,斯大林所承诺的支援正是我军迫切需要的。由于我军虽然拥有充足的兵力,但大多数所使用的武器都是之前缴获的过时美式、苏式以及二战时期的日军武器,这与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先进武器相比,差距显而易见。若能得到苏联现代化武器的支持,便能在硬实力上缩小差距。另一方面,由于我军几乎没有空中力量,而美国当时则是全球最强的航空力量,其空袭及战略掩护给我军地面部队带来了巨大压力。恰在此时,苏联研制的米格-15战机性能略优于美军的机型,虽然尚未经历过实战检验,但恰好朝鲜战争为其提供了测试性能的绝佳时机,从而客观上为志愿军提供了重要支持。
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为志愿军提供了30个师的步兵装备。尽管由于二战期间,苏联的工业及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武器生产能力受到限制,从而致使枪械供应变得紧张,使得在战争最为激烈的时刻,我军中许多部队依然只能使用旧式武器。实际上,我军向苏联总共订购了60个师的武器,但直到战争结束,苏联未能完全交付所有订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苏联已提供的部分武器对我军的作战能力确实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受到了志愿军指战员们的热烈欢迎。在空中支援方面,苏联在朝鲜战争中派出了12个航空师,到了1952年,参与空中作战的苏联空军人数甚至达到了2.5万,苏联空军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击落敌机的数量超过了800架,显示出他们为保护阵地而不惜冒险的决心。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苏联所提供给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并非完全无偿,而是以折扣价格出售,同时付款采用分期的方式。自1958年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我军一方面要防备来自北方的苏联威胁,另一方面还需继续向苏联支付之前武器的费用。在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由于向中国军队供应装备而利润丰厚,而他们在朝鲜的损失则相对较小,战亡人数不超过300人,其中大部分是空军飞行员,损毁的作战飞机达325架。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