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视新闻透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歼20战斗机首次飞越了对马海峡。这个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当中国军机偶尔接近日韩的防空识别区时,日韩通常会迅速发出抗议,但这次歼20直接飞过了他们的“家门口”,三国竟然选择了集体沉默,难道是因为他们根本没发现?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对马海峡位于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之间,是通向日本海与黄海、东海的唯一开阔水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这里也是美日韩三国联合防空网的前沿阵地,周边部署了大量先进的雷达与预警系统。日本在九州岛、本州西海岸及对马岛等地部署了J/FPS系列雷达,而韩国则在釜山、镇海等地区部署了TPS-830K雷达,美国也在日本部署了AN/TPY-2雷达和“宙斯盾”舰用雷达。除此之外,日本还拥有22架预警机,包括E-2D和E-767,号称能够探测低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的目标。然而,面对歼20,这些先进的雷达和预警系统似乎毫无作用。
歼20,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凭借其独特的隐身涂层和气动设计,成功地降低了其雷达反射截面积。歼20的正面雷达反射截面积大约在0.005至0.01平方米之间,侧面和背部的RCS也经过了精心优化,实现了全向隐身。尽管日本的J/FPS-7雷达探测距离达到1200公里,但由于对马海峡位于雷达的探测边缘,且该雷达采用的是较为老旧的八木天线设计,抗干扰能力较弱,因此无法稳定追踪高速飞行的歼20。而韩国的绿松雷达虽能探测弹道导弹,但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能力较为有限,且部署位置距离对马海峡较远。更为关键的是,歼20的飞行高度和路线或许避开了这些雷达的主要探测角度。
展开剩余61%对马海峡最窄处仅41.6公里,歼20可能以较低的飞行高度和巧妙的角度飞行,利用地形和电磁环境规避雷达探测。除此之外,歼20还具备主动雷达干扰能力,这进一步提升了它规避被发现的能力。可以看出,这次飞行并非偶然事件。央视报道指出,空军某旅的英雄飞行大队已经完成了飞越对马海峡的任务,而该大队早在2020年前就已换装歼20。这意味着,歼20在远海的训练已逐步进入常态化阶段,之前,它曾多次穿越巴士海峡、对马海峡等关键航线进行隐蔽飞行。更为讽刺的是,美日韩三国的雷达系统竟然没有发现这些行动,直到央视披露了消息,他们才意识到自己被“漏掉了”。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防卫省以往被称为“御用摄影师”,每当中国军机在周边活动时,日本都会全程跟踪,并对外公布详细的型号、数量及出现时间。但这次,当歼20飞越对马海峡时,日本竟然选择了沉默。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和美国军方也没有发布任何声明。这种出乎意料的沉默,恰恰揭示了他们的雷达系统和预警能力存在严重漏洞。
军事专家认为,歼20此次飞越对马海峡,不仅验证了其卓越的隐身性能和远程作战能力,同时也给美日韩的防空体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发生战时局势,歼20能够悄无声息地潜入敌方领空,摧毁敌方的防空雷达、通信枢纽和指挥中心,为后续战机群开辟空中通道。这对依赖日韩作为军事基地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分析指出,中国通过主动披露歼20的飞行行动,释放了一个明确的战略信号——中国空军已具备突破第一岛链、在远海执行任务的能力。而美日韩三国的沉默,正暴露了他们在面对中国先进武器时的无力感。目前,美日韩三国尚未对这一事件作出任何回应,但可以预见,他们将不得不重新审视其防空体系的有效性,并采取措施加强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能力。
随着歼20等新型战机的列装,中国空军的远海作战能力将不断提升。而美日韩的沉默或许仅仅是这场军事竞争的开始。未来,随着更先进的歼20A、歼20S以及歼35战机的加入,中国空军的实力将在更广阔的海域得到验证。这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战略层面的博弈,歼20的飞越无声无息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空军的决心与力量,也让美日韩三国意识到,他们在新时代的军事竞争中,已不再占据绝对优势。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