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陆战一师在朝鲜战场上共参与了三次较为著名的战役,其中第一次便是在长津湖战役,而最后一次出现在朝鲜战争末期的马踏里西山—梅靓里东山战役。这支部队是美军的王牌力量,素以精锐、迅猛和强大火力而闻名,曾在多个战场上无往不利。然而,长津湖战役中,陆战一师遭遇了志愿军第九兵团的猛烈打击,遭遇了巨大的失败,形势一度堪称惨烈,以“落魄的亡灵一般”来形容它们的撤退亦不为过。
尽管志愿军第九兵团拥有十五万兵力,面对美军仅有的两万人,其本应有足够的优势,但最终并未实现对陆战一师的全歼。背后原因在于志愿军面临的三大困境:严寒的气候、极为简陋的装备、以及后勤支持的短缺。这些因素让志愿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初期在战场上不得不忍受巨大的损失。然而,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志愿军依然成功给陆战一师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也彰显了其坚韧的战斗精神。
展开剩余83%我国领导人对此痛定思痛,随即采取了措施,不仅大量引进苏联的军事装备,还通过组建新兵种和扩编军队,迅速推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经过这一系列的迅速调整,志愿军在接下来的战役中获得了巨大的突破。在1953年的马踏里西山战役中,志愿军不仅成功反击了美军的进攻,还以惊人的战力击溃了对手,以一比五的反向伤亡比震慑了美军,向世界证明了志愿军的强大实力——美军的强大不过是依靠先进的装备,而非无法逾越的军事壁垒。
1953年3月,朝鲜战场的战斗已进入了胶着状态。此时,艾森豪威尔刚刚通过总统选举上台,提出了“体面地结束朝鲜战争”的口号。在他看来,拖延的局部战争已不再适应局势的发展,于是他决定以大规模军事行动来“体面”地结束战争。美军的计划是借助其在海空上的优势,从朝鲜半岛的东西两岸进行两栖登陆,侧翼打击中朝联军,试图复制仁川登陆的成功。
为了应对美军的这一新计划,我军决定策划“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并为可能的冲突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作为谈判主要场所的开城—板门店一带依然成为了争夺的焦点,尤其是因为它紧邻当时的首都汉城(今首尔)。如果失守,这一地区将成为美军侵入南朝鲜的门户,影响中朝联军的战略部署。
在此背景下,长津湖战役后几乎只能进行游击作战的陆战一师再次被调入正面战场,接替了土耳其守军的位置,并以“詹姆斯敦”防线的名义占领了关键阵地。詹姆斯敦这个名字来自美国的发源地——英国的第一个海外定居点,美军对这次军事行动充满了信心。
这时,志愿军第九兵团虽然已回国,但面对陆战一师即将展开的攻击,志愿军的新对手将是装备更为精良的40军120师。40军早在解放战争中就声名显赫,是“旋风将军”韩先楚的部队,抗美援朝期间,它同样在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20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原本在历次战役中并不显眼,通常只是协同作战的部队,但在此次战役中,它将在战略上承担起重要使命。
马踏里西山和梅靓里东山两个阵地,在双方的战略图上分别被标记为“058”和“057”,而美军则将其称为“维加斯”和“里诺”,借用的是美国内华达州的地名。这两个位置的争夺至关重要,首先,它们是美军与志愿军之间的重要补给和通讯枢纽。其次,这两座山的高地在美军的防线中占据着重要的观察位置。如果失守,将对美军的后方构成巨大威胁。
美军在马踏里西山和梅靓里东山的阵地上做了精心的准备,挖掘了战壕并布置了大量的火力点。每个阵地上不仅配备了机枪、火箭筒和火焰喷射器,还有步枪和轻型武器。为了应对敌人的进攻,美军还在后方调动了陆战一师的重兵,整个防线几乎具备了完善的防御体系。相比之下,志愿军虽然曾经历过长津湖的劣势,但此时的他们装备上了新型苏制武器,实力有了显著提升。
120师为了应对美军的防线,做足了准备。除了增加炮兵火力,还组织了数次演习,熟悉地形并对敌情进行详细侦察。他们对敌军的战壕布置、火力部署等情况有了充分掌握。敌人没有预见到志愿军如此严密的准备,低估了他们的反击能力。
1953年3月26日晚,志愿军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对美军的阵地进行持续轰炸。在连续的炮击后,志愿军的步兵部队迅速展开攻势。358团作为志愿军中的“尖刀”,展现了其卓越的战斗能力,仅用短短时间便成功占领了多个美军阵地,给敌人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在随后的几小时里,志愿军突击队继续深入敌阵,面对敌人错综复杂的坑道和严密的防御,展开了殊死搏斗。尽管美军进行了顽强反击,甚至调动空军和坦克部队支援,但志愿军凭借着强悍的作战意志和精准的火力打击,最终攻占了两个重要阵地。
马踏里西山和梅靓里东山战役打得异常激烈,双方伤亡惨重。美军损失超过千人,志愿军则以1:5的伤亡比成功扭转了局势。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不仅展示了强大的火力和战术能力,还以惊人的顽强意志战胜了美军的强大防线。
战役结束后,美军陆战一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士气严重受挫,被替换下来的步兵25师接手了防线。然而,不到两个月后,志愿军再次发动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将美军在战线上的控制权进一步压缩,战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此战的胜利不仅对美军是一次沉痛的打击,也向世界证明了志愿军在装备、战术和决心上的巨大进步。通过这场激烈的对抗,双方的军事博弈进入了新阶段,为最终的停战协议奠定了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